top of page

緬梔

028天人菊14-8.jpg

緬梔(秋)

028天人菊14-4_edited.jpg

學名:Plumeria spp.
英名:Temple Tree, Pagoda Tree, Maxican Frangipani
別名:雞蛋花、印度素馨、番仔花、番花、鹿角樹
植物分類:夾竹桃科
園藝分類:落葉小喬木
原產地:熱帶美洲、墨西哥、委內瑞拉、西印度群島
花色:白、紅
花期:4至10月
用途:香料、盆栽、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
花語/孕育希望,復活,新生

 緬梔是香花植物中優秀的一員,不但具有迷人的芳香,花朵潔白耀眼,油亮的綠葉更襯得花兒精神抖擻。

 緬梔一名,源出於《植物名實圖考》,因白色花瓣中間具有鮮明的黃心,狀似雞蛋,又名「雞蛋花」。此外,緬梔在二至三月間會落葉,當葉片落盡後,光禿禿的樹枝像極了鹿角,因此別稱為「鹿角樹」。

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愛緬梔,不僅喜愛它的芬芳和雅姿,更喜愛它在溫熱的季節中依然能依時盛開,且不因溽暑如蒸而改容。

 有一傳說,緬梔代表「復活」,花語孕育著「希望」,有「新生」的意思。事實上,緬梔生機旺盛,不畏驕陽,而且懂得保護自己,在嚴寒和逆境中掉落所有的葉片,減少蒸發,更將養料和水分貯存在粗壯多肉的枝幹中,堅韌耐命,不易枯萎,處處充滿新生和希望。

 在印度、斯里蘭卡等地,常見廟宇旁邊不僅有菩提樹,而且種有不少巨大的緬梔。然而,土著們並不稱它們為緬梔或雞蛋花,而稱它為「廟樹」,此乃因其花金光內蘊,香氣四溢,具有保護廟宇的作用,這也是其英名Temple Tree、Pagoda Tree的由來。

 在加勒比海附近的許多島嶼上,也有許多緬梔,當地的土著稱它為「生金樹」和「金塔花」,認為它們是「富貴的源頭」和「富貴的精聚」。

 然而,在有些地方由於民情的不同,同一種花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,例如在南洋鄉間,相傳凡有墓地的地方,就會長出緬梔,居民們無知的認為這些樹乃受屍水滋潤後幻化而來的,其實純屬無稽之談。

 屬於夾竹桃科的緬梔,原產於熱帶地區,包括亞洲、美洲等地,分布甚廣。屬於落葉小喬木的緬梔,株高可達4公尺以上,樹幹極粗,小枝亦呈肉質,受傷時會流出白色乳汁。葉互生,長橢圓形,全緣而先端尖,側脈明顯,大約有35對,葉長20至30公分,幅寬5至10分,落葉後葉痕不消失。花具長花軸,頂生,呈聚繖花序,花萼細小深五裂,花冠漏斗狀,五裂,長約5公分,裂片橢圓形,呈螺旋覆瓦狀排列,花冠外部白色,中心基部鮮黃色,具芳香。花色依品種而異,有紅花(P. rubra)、白花(P. alba)和粉紅色花等。緬梔花後可結蓇葖果。本省多見於夏季盛開,每每只見全株花朵纍纍而無一葉片,極為雅緻。

Who Are We
bottom of page